648
百年變局加速演進,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波譎云詭。2023如此不平靜,中國答卷卻令人驚艷——
有機構和專家學者預測,今年我國仍是全球增長的最大引擎,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約為1/3。
2024正迎面而來,前路雖有艱難險阻,但那些越過的激流險灘,也讓我們更加自信從容。
我們相信,世界規模最大的市場,門類最全的工業體系,無限豐富的創新場景……無論外部變局幾何,這些優勢終將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,驅動國家奔騰的車輪;我們相信,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,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,中國的朋友將越來越多,道路將越走越寬;我們相信,從重點領域到關鍵環節,一項項改革舉措相繼出臺,走過45年改革開放之路的中國,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將越來越強勁。
這是一個創新的時代。國家的競爭,地區的興衰,產業的更迭,無不仰仗科技這個最大變量。而那些高光的時刻,那些醒目的數據,已經為我們找到了堅實的依靠。
依靠科技創新燃薪舉火。
C919國產大型客機完成商業首飛,國產大型郵輪“愛達·魔都號”順利出塢,電動載人汽車、鋰電池、太陽能電池“新三樣”暢銷全球……重點領域突破,產業結構優化,最大變量正悄然轉化為經濟發展的最大增量。當新質生產力燃動的火焰與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相逢,必將迸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
依靠科學精神凝心聚力。
中國量子技術、人工智能躋身全球第一梯隊;自然指數年度榜單上,中國在自然科學領域位居榜首;研發人員全時當量達635.4萬人年,排名世界第一……科技成果的不斷涌現、科技創新水平的大幅躍升,背后是科技工作者的熱愛和堅守。
錢七虎、孫家棟、林占熺……這些胸懷天下、功勛卓著的國之脊梁,他們以科技創新作為報國的方式,搏那一份民生富足安穩;他們以“板凳甘坐十年冷”的執著,換那一刻舉國沸騰。
還有眾多寂寂無名的科技工作者,他們在平凡中堅守,在堅守中奉獻——工程中的揮汗如雨,實驗室的通宵達旦,田野里的風餐露宿……他們是635.4萬中的一個數字,也是所有關于科技創新的故事里不可跳躍的橋段、不可或缺的成員。
我們致敬脊梁,我們也尊重平凡,因為每一次滾石上山都有不凡的意義,每一點積累都在匯成一個靜水流深的中國。
信心與創新,從來不是被動的,那是對時代最深入的洞察,是對世情最真誠的傾聽,是對自身最積極的超越。
五千年文明史、百年奮斗史早已昭示,即將迎來75年華誕的新中國亦將見證,接近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堅定信心、勠力創新,將譜寫多少蕩氣回腸的故事,將激發多么無堅不摧的力量。這信心與創新,足以讓我們在艱險處百折不撓,在危機時勇毅前行,讓我們深愛的腳下的土地,生生不息,弦歌不絕。
新的一年即將到來,親愛的讀者,《科技日報》將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您面前——我們將深入更多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的場景,解析更多新質生產力成長的關鍵,關注更多教育、科技與人才的互動……我們將與您一起,為創新者歌,為攀登者呼,用文字、用鏡頭去記錄、去發現那些永無止息的熱愛,那些孜孜不倦的求索,那些跌宕起伏的過程,那些氣壯山河的突破。為您,為這個國家增添更多相信的理由,增添更多前行的力量!
(責編:楊曦、陳鍵)